Linux dd命令使用详解

dd是一个非常使用高效的命令,他的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块拷贝一个文件,并在拷贝的同时进行指定的转换。

一、备份

备份整个磁盘到磁盘

#将sdx整盘备份到sdy中去

dd if=/dev/sdx  of=/dev/dev/sdy

备份整盘到目录

#将sdx整盘被分到目录中去

dd if=/dev/sdx  of=/PATH/back

整盘备份并压缩

#整盘压缩后备份到制动路径

dd if=/dev/sdx  | gzip > /path/back.gz

二、恢复

整盘恢复

#磁盘到磁盘

dd if=/dev/sdy of=/dev/md0

#目录到磁盘

dd if=/PATH/dir of=/dev/md0

整盘的压缩文件恢复


#将文件解压缩到标准输出,通过管道用dd输出到磁盘

#-d解压;-c解压缩到标准输出

gzip -dc /path/back.gz | dd of=/dev/md0

三、测试

得到最恰当的block size

#通过执行时间确定系统的最佳block size

dd if=/dev/zero bs=1024 count=1000000 of=/G.file
dd if=/dev/zero bs=2048 count=500000 of=/G.file
dd if=/dev/zero bs=4096 count=250000 of=/G.file

测试读写速度

#测试读

dd if=/dev/zero of=/1G.file bs=1024 count=1000000

#测试写

dd if=/1G.file bs=64k | dd of=/dev/null

四、MBR表的备份与恢复

dd if=/dev/sdx of=sdxmbr.bak bs=512 count=1
dd if=sdxmbr.bak of=/dev/sdx bs=512 count=1

四、其他

修复硬盘

当硬盘长时间未使用,磁盘会产生消磁点。当磁头读到这些区域时会遇到困难,容易产生I/O错误。如果这些情况发生到第一个扇区时,可能会导致报废。所以使用磁盘修复功能,这个过程安全高效

dd if=/dev/sda  of=/dev/sda

复制内存中的数据

dd if=/dev/mem  of=/root/mem.bin bs=1024

生成镜像

dd if=/dev/cdrom of=/root/cdrom.iso

销毁磁盘数据

#利用随机数填充数据,

dd if=/dev/urandom  of=/dev/sda1


参数注释:

if=文件名:输入文件名,缺省为标准输入。即指定源文件。< if=input file > 
of=文件名:输出文件名,缺省为标准输出。即指定目的文件。< of=output file > 
ibs=bytes:一次读入bytes个字节,即指定一个块大小为bytes个字节。 
obs=bytes:一次输出bytes个字节,即指定一个块大小为bytes个字节。 
bs=bytes:同时设置读入/输出的块大小为bytes个字节。 
cbs=bytes:一次转换bytes个字节,即指定转换缓冲区大小。 
skip=blocks:从输入文件开头跳过blocks个块后再开始复制。 
seek=blocks:从输出文件开头跳过blocks个块后再开始复制。 
注意:通常只用当输出文件是磁盘或磁带时才有效,即备份到磁盘或磁带时才有效。 
count=blocks:仅拷贝blocks个块,块大小等于ibs指定的字节数。 
conv=conversion:用指定的参数转换文件。 
ascii:转换ebcdic为ascii 
ebcdic:转换ascii为ebcdic 
ibm:转换ascii为alternate ebcdic 
block:把每一行转换为长度为cbs,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 
unblock:使每一行的长度都为cbs,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 
lcase:把大写字符转换为小写字符 
ucase:把小写字符转换为大写字符 
swab:交换输入的每对字节 
noerror:出错时不停止 
notrunc:不截短输出文件 
sync:将每个输入块填充到ibs个字节,不足部分用空(NUL)字符补齐。
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s://sulao.cn/post/496.html